-
2020-09-22
-
2020-09-22
-
2020-09-22
-
2020-09-22
-
2020-09-22
-
2020-09-22
更新时间:2020-08-30 15:44:32作者:要读书网
2020-09-22
2020-09-22
2020-09-22
2020-09-22
2020-09-22
2020-09-22
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在北京举行。5月26日,澎湃新闻从全国人大代表、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鹤初处获悉,他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稳定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议案。其中提到办学质量差、条件差的高校可以探索各种途径退出,促进高等教育健康、优质发展。
秦贺认为,20年来,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到大众、从大众到大众的飞跃,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花了半个多世纪才完成的道路。但与此同时,我们也应该看到,中国的高等教育仍然“大而不强”,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。
特别是,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在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,积累了许多问题和矛盾秦贺说,一方面,在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同时,一套宽松、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;另一方面,高等教育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失衡,包括学科专业失衡、类型失衡和区域发展失衡。
针对上述问题,秦贺建议,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时,要创新高校招生计划管理模式,明确高等教育规模和招生总量;应建立高校招生计划的柔性管理机制,高校招生计划的指标验证应与人才培养质量、毕业生就业情况、高校经费保障水平挂钩。
“对于支持能力强、培养质量高、毕业生就业好的地方和高校,可适当提高招生计划指标。”秦贺告诉了沧都的消息。通过严格的招生计划管理,迫使地方和高校深化改革,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
[!--empirenews.page--]与此同时,她建议应及时调整和优化设立大学的政策。新世纪以来,我国新建了近1000所高等院校,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。“下一步,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需要,调整高等学校的设置政策是当务之急。”秦贺说,另一方面,要围绕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,提高设置门槛,严格控制标准。
“原则上,新建院校要优先从高起点办学。另一方面,要实行总量控制,建立高校退出机制。”秦和认为,办学质量低、条件差的高校可以探索多种退出方式,促进高等教育健康、优质发展。
此外,秦河建议大力支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。秦贺认为,我国还没有实行严格的大学分类管理,在政策层面上对什么是应用型大学没有明确的定义;然而,从目前的形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看,有必要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,这也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最大不足。
“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院校,我们将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,建立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资源配置机制和评估评价机制,引导和督促地方和高等院校合理定位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。”秦贺告诉了沧都的消息。
最后,秦贺建议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。对一些不适应科技革命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,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难以找到工作的,应适当缩小培养规模,提前布局一批新兴学科和专业;建议国家层面将东北和西北高等教育纳入区域发展战略,加大财政投入、人才政策和科研项目的倾斜力度。
以上是边肖编著的“两会之声”秦贺的介绍:对于质量低、保障差的高校,可以探索退出机制。这篇文章来自风起云涌的新闻,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。
[图片来自网络,本文由爱阳教育编辑发布,请注明出处]